Excursion I
今天上午下课后,站在路口踟蹰,犹豫该去哪儿吃饭,结果恰好被迎面走来的印度师兄撞见。三言两语之后,决定一起去Burdick's喝热巧克力。
师兄在印度出生,但整个人的精神气质都是英国范儿的,最爱的城市是伦敦。大学时代对博物学感兴趣,研究印度洋边的海龟;到英国继续读动物学的硕士,就研究校园里的野鸟。后来横渡大西洋,在弗吉尼亚又读了动物学博士,研究野生蝴蝶。在人类学系转了一圈之后,决定来哈佛读科学史博士,研究十八到二十世纪英国自然学家在印度的考察活动。如今已经博士第七年,马上等着要毕业。
店里没有地方,索性就走出来。他指着旁边的一幢小房子说,这就是朗费罗笔下著名的铁匠铺。原来的栗树已经没有了,就有艺术家做了一个铸铁的。继续往河边走去,日光尚好。师兄沿途指点,这里是T.S. Eliot的旧居,那里是纳博科夫的寓所。转几个弯就到了朗费罗公园;Radcliffe学院里藏着一处小小的喷泉,是Helen Keller和Anne Sullivan的纪念物。Robert Frost的故居附近竟有一座亚美尼亚教堂;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很多逃过奥斯曼帝国屠杀的亚美尼亚人逃到了美国,不少就此定居在Cambridge。时至正午,天色却悄然暗了下来。钟声悦耳,小径空寂,偶尔有老妇人牵着狗走过。一百年前这里的景物大概也就是如此吧,包括人和狗出门散步的样子。
师兄的世界是这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都由这些已经不在了的人、以及曾经与他们发生过联系的事物构成:他散步,收集每一个微小的线索,触发记忆中的诗句;每次重访一处地标,都稳妥地重新确证一遍这些对他而言至为宝贵的联系。自然博物馆的某个角落里,还存放着纳博科夫曾经整理过的蝴蝶标本,说到这里,他眼睛闪闪发亮。
很多年以后,那些房子也都还会在原处,这里对他而言也还可算是故乡。我的Cambridge地图,却画满了异邦人眼中易逝的风景,不见那些响亮的名字。冬之日,夏之夜。我想要对话的古老魂灵,打开书卷便是。
师兄在印度出生,但整个人的精神气质都是英国范儿的,最爱的城市是伦敦。大学时代对博物学感兴趣,研究印度洋边的海龟;到英国继续读动物学的硕士,就研究校园里的野鸟。后来横渡大西洋,在弗吉尼亚又读了动物学博士,研究野生蝴蝶。在人类学系转了一圈之后,决定来哈佛读科学史博士,研究十八到二十世纪英国自然学家在印度的考察活动。如今已经博士第七年,马上等着要毕业。
店里没有地方,索性就走出来。他指着旁边的一幢小房子说,这就是朗费罗笔下著名的铁匠铺。原来的栗树已经没有了,就有艺术家做了一个铸铁的。继续往河边走去,日光尚好。师兄沿途指点,这里是T.S. Eliot的旧居,那里是纳博科夫的寓所。转几个弯就到了朗费罗公园;Radcliffe学院里藏着一处小小的喷泉,是Helen Keller和Anne Sullivan的纪念物。Robert Frost的故居附近竟有一座亚美尼亚教堂;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很多逃过奥斯曼帝国屠杀的亚美尼亚人逃到了美国,不少就此定居在Cambridge。时至正午,天色却悄然暗了下来。钟声悦耳,小径空寂,偶尔有老妇人牵着狗走过。一百年前这里的景物大概也就是如此吧,包括人和狗出门散步的样子。
师兄的世界是这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都由这些已经不在了的人、以及曾经与他们发生过联系的事物构成:他散步,收集每一个微小的线索,触发记忆中的诗句;每次重访一处地标,都稳妥地重新确证一遍这些对他而言至为宝贵的联系。自然博物馆的某个角落里,还存放着纳博科夫曾经整理过的蝴蝶标本,说到这里,他眼睛闪闪发亮。
很多年以后,那些房子也都还会在原处,这里对他而言也还可算是故乡。我的Cambridge地图,却画满了异邦人眼中易逝的风景,不见那些响亮的名字。冬之日,夏之夜。我想要对话的古老魂灵,打开书卷便是。
Labels: Twists and tu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