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08

穆旦《诗八首》最后两则

7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
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
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8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Labels:

3/17/08

国史大纲零碎笔记_4

  • "(隋炀帝)狂放的情思,骤然为大一统政府之富厚盛大所激动,而不可控勒。于是高情远意,肆展无已,走上了秦始皇的覆辙。(炀帝雄才大略不如始皇,而同为带有极度的贵族气氛。故两人皆不能恤民隐。当时南方文学,本为变相贵族之产物也。)能把南方的文学与北方吏治武力绾合,造成更高更合理的政权,则是唐太宗。"
  • 唐代租庸调制:租:亩收一石,相当于四十而税一(默认每亩可产40石?)庸:每人每年服役20天(汉制每年一月);调:征布帛,亦轻于魏晋。故说轻徭薄赋,中国史上首推租庸调制。
  • 隋唐普遍的贡举制度产生:士人地位自门第下出头而更展广,深入到社会底层。
  • " 五胡乱华之际,胡酋尚受中国教育,尚知爱中国文化,尚想造出一像样的政府。自己做一个像样的帝王,彼尚能用一辈中国留在北方的故家大族,相与合作。唐代的藩镇,其出身全多是行伍小卒,本无教育,亦无野心(文化上的),并不懂如何创建像样的政治规模,只是割据自雄。有地位有志气的士人,全离开了他们的故土,走向中央去。彼等亦不知道任用士人,只在农民中挑精壮的训练成军,再从军队中挑更精壮的充牙兵,更在牙兵中挑尤精壮的做养子。……因其辖地之小,故不感觉要政治人才,更不感觉要文化势力。如是,则大河北岸从急性的反抗中央病,变而为慢性的低抑文化病。从此以下的北方中国,遂急激倒退,直退到在中国史上(尤其是在文化上),变成一个不关重要的地位。这全是一百五十年武人与胡人兵权统治之所赐。"
  • 自唐以来,对外战争的忧患逐渐从西北(匈奴,突厥,回纥)转移到东北(高丽,契丹,后来的辽金以至满人都起于东北)。

Labels:

3/14/08

我离开我自己-杨乃文

对世间的离别深信不疑
因此才会相依
没等看见年华流失散尽
就变灰烬

你问我发生了什么

无光的夜不动声色
心似淬火不能触摸
温柔无因果

用天真换一根烟的光阴

我离开我自己
像倦鸟归去留下的空寂
安安静静

Labels:

3/10/08

国史大纲零碎笔记_3

  • 春秋时期的知识分子如孔、墨,关心的主要是贵族的礼法和统治。战国早期的知识分子如孟子、庄周等,则着重从士的自身出发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战国晚期的知识分子如荀卿韩非,一说包括老聃,都对当时游士浮夸横行的风气不满,而从不同角度提出整治方案。韩非承荀卿之教,主张严刑峻法以钳制士大夫,后来李斯把这路本领玩到焚书坑儒。老聃则彻底反智。可以看出各个时代所关心的问题侧重不同。
  • 六王毕,四海一,然而秦二世而亡,实在是旧列国贵族统治逐一崩溃的最终阶段。秦贵族与六国贵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后亡国还是亡在过度役使民力的贵族旧习气上。
  • 刘邦立汉,实际上是一群平民(建国功臣中只有张良是韩国公子)建立新的统一王朝。项羽、田横都是六朝旧贵族,而不能成事。
  • 由汉以下,乃至唐初,屡有行分封建制的企图,但大都不能长久。其后统一的王朝中,再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封建割据局面。
  • 汉武帝用儒生,民情始重文教而轻商贾。后来把汉家天下说与王莽的,还是高唱五德终始的儒生。
  • “国家本是精神的产物,把握到时代力量的名士大族,他们不忠心要一个统一的国家,试问统一国家何从成立。“
    离心势力:地方长官之权位/二重君主观念(府君vs天子)
    国家观念之淡薄,逐次代之以家庭。君臣观念之淡薄,逐次代之以朋友。
  • "司马氏似乎想提倡名教,来收拾曹氏所不能收拾的人心,然而他们只能提出一孝字,而不能不舍弃忠字,依然只为私门张目。"
  • "(南朝诸荒唐帝王)在富贵家庭里长养起来,只稍微熏陶到一些名士派放情肆志的风尚,而没有浸沉到名士们的家教和门风……由名士为之则为雪夜访友,无知识、无修养,则变为达旦捕鼠(齐东昏侯)。由名士为之则为排门看竹,无知识,无修养,则变为往寺庙偷狗吃(宋废帝)。"
  • 自行均田而农民始有乐生之意。自行府兵,而农民始无迫死之感。必待下层农民稍有人生意味而后世运可转。隋唐复兴,大体即建基于均田府兵的两个柱石上。
  • 古代的中国人信仰上帝,可说是一种一神教。但人民之信仰上帝之存在而对之尊敬,至于礼拜上帝之礼节,则由天子执行。……上帝之爱下民,乃属政治的,团体的,而非私家的,个人的。……相应于此种宗教信仰,而有地上大王国之建立。
  • 古代的宗教,便利于大群体之凝合,而过偏于等级束缚,一般个人地位不存在。儒家以仁济礼,在大群体之凝合中,充分提高了一般个人的地位(礼是等级的,而仁是平等的。一般个人各自以仁为一切治中心。)墨家一面注重大群之凝合,一面反对等第的束缚,而其缺点,则在个人之依然无地位。道家则专意要向大群体中解放个人(道德是个体的,仁义是融合的),而结果大于群体之消失。

Labels:

3/9/08

国史大纲零碎笔记_2

  • 夏人据黄河中游,为高地民族。商人兴起于黄河下游,为平原民族。后起的周人亦为一黄河中游之高地民族,故与夏文化脱略神似,不同于商人重鬼神之文化,而是较为务实。
  • 周甫立而武王死,随后有殷商武庚之乱,武王长弟管叔亦叛,因为对武王传位于幼子成王不满。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大概就是此时。
  • 周封殷遗民于宋,又封周公于鲁,姜尚于齐,此时诸夏势力始达于渤海滨,形成东西钳制前朝遗民封地的局面。
  • 西周时期华夷杂处,中原地区并非铁板一块,实际上游牧民族长期出没于黄河两岸。申侯不满周幽王,故连结北戎,杀幽王于骊山,北戎实际上就盘踞在周申之间,所以并非舍近求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古代史可以从夷狄各族的眼光来重写一遍。
  • 春秋五霸,先兴于齐,并非偶然,盖齐邻鲁卫,诸侯国中文化最为昌盛,又占地广大,临海有渔盐之利,国力强盛。后来霸业更替,晋代齐,宋代晋(很受气包的宋襄公),楚代宋,吴代楚,越代吴,最终东方诸国竟皆不敌于秦。钱穆认为可看出霸主地位逐渐由文化礼教昌盛的侯国向更为尚武的边远地区转移。晋楚城濮之战时,吴越之地尚未开化。但我觉得秦的情况不那么简单。
  • 战国之始,盖自封建贵族诸侯国的统治权逐渐移交给平民出身的士大夫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则旧有的贵族血缘系统瓦解,而必然需要委任新的非世袭地方长官来管理各地。商鞅废井田开阡陌,进一步淡化了农民与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实际上后来秦统一天下后的郡县制已经隐隐成形。
  • 儒家(强调礼法,主调是维护当时的统治关系的,可称为当时思想界的右派。墨家(utilitarianism?!)主张杜绝丧葬靡费,反人之天性而力主兼爱,对统治集团的权力结构是有破坏性的,因此可称为左派。法家(machiavellianism?!)李悝吴起等人,是孔门徒孙,为更极端之右派。道家比墨家更反对既有的利益纷争,为更极端之左派(libertarianism?!)。

Labels:

3/6/08

贴旧歌词,无所指

在对星星做最后一次眺望后
我关上深夜的窗
在地球另一边的某个地方
有人默默的把窗打开了
有人默默的把窗打开了

说不出冷漠或热情的那人的脸
全然不朝向我我暗中给他祝福
他也许是守护我夜眠的人
也许漫无目的在夜里彷徨的人
我不清楚他
我不清楚他

似曾醒来打开窗
我又看到
地球另一边的那一个地方
默默关窗的那人的姿势
我暗暗的给他祝福

是否轮到我守护他夜眠了吗
轮到我漫无目的在他夜里彷徨的人
说不出冷漠或热情的那个人
我和他常常这样相遇
常常这样别离
我和他常常这样的别离

Labels:

3/1/08

杨朱临歧路而哭之

为其可以左可以右。

我以为会有更加强大的存在来帮我做决定,但事到临头,还是要自己去选。

我大概还是比想象得要不安分一些吧。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