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

Lost and Remembered

昨天在折腾修复手机铃声的时候,不小心把上面拍的照片都删掉了。于是就忽然想尽量回忆一下曾经在何时何地拍下过什么。

一。应该是2010年底,和Angela在downtown见面之后,一个人往车站走。走过百货公司Bloomingdale的门面,暮色里天色黯蓝,映衬着灼灼的霓虹灯,雪花成片飘坠。

一。同年感恩节,hb拿了一个小南瓜回家。于是popo爬到南瓜上去,dudu在下面怎么说都不下来。

一。同一个冬天,芝加哥大学Regenstein图书馆东墙外,雪霁之夜。通往原来格格家的路旁有棵大树,黝黑枝杈间捧出一轮明月,树下有夜归人影匆匆走过。

一。去年一月,有人在校园里做冰雕,经过时拍下他们的工作场景。

一。2011年五月初,波士顿才褪尽寒意。在Cambridge Street通往Darwin's咖啡馆的路旁,沙砾中开出第一捧金灿灿的蒲公英花。

一。秋天某个周末,去Somerville逛Harvard Book Store的年度书市,经过家附近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庭园,天气极好,地上铺着厚厚一层金色落叶。电话里hb劝我不看的书少买,拍照时还在赌气。

一。同年11月上旬,老兵节在纽约,通往长岛的火车上拍车尾暮色,不远处的曼哈顿楼群。

一。去年年底,空荡荡的芝加哥校园,也是傍晚,下的是雨非雪,两盏橙色的灯在地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一。不分时间地点,小狮子安详的睡相。

一。这次离开波士顿之前,在燕京图书馆走道里翻拍下那张燕园1930年代的旧照片。从水塔上俯瞰湖区,季节也是冬天,枯树之巅掩映着南北阁、俄文楼、办公楼积雪的屋顶,花神庙红墙寂寥。

现在也就只能想起这么多了。用言辞来提示那些必然湮没的记忆,无力也罢,就明知不可而为之。

Labels:

1/5/12

玉米楼,码头城

07年秋天,我已经搬到海德园,一周中总要去几趟位于downtown西边的学校,于是就公车来往,走得不能再熟。现在不需要再时时进城了,才意识到海德园的隔绝,每天来回的不过是校园附近的几个街区;说起芝加哥城里,竟然比波士顿还要生疏了几分。这次来久住,就有念头想找机会把该去的地方都走一走。

今天下午码字到三点多,想休息一下眼睛,于是决定出门。天气晴暖得一点不像一月初,坐上公车,摇摇晃晃,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睡醒之后发现到了downtown,且暮色已经四合,只好放弃原本去Lincoln Park游玩的计划,改为就近下车,去逛美术馆。

看到一个关于建筑师 Bertrand Goldberg 的特别展。凡是到过芝加哥的人,恐怕都会对市中心芝加哥河北岸的两幢形状像玉米的高楼留下印象。另外,芝加哥河向南的上游沿岸还有一片风格相似的建筑(River City),以及中国城对面风格相近的一组邻水建筑(Hilliard Homes,属于芝加哥市的公房),它们都是Goldberg的作品。他和芝加哥的渊源可算深了。

Bertrand Goldberg, Marina City Sketch

Bertrand Goldberg, Marina City, Chicago, IL, South Elevation and Details, c. 1961

玉米楼的真名叫Marina City,可以翻译为“码头城”,因其底层是停泊游艇的室内码头;于1959年开工,历时五年完成。美术馆展厅里放映了一段当时建设工地的纪录片,特别突出了各路工人的团结协作,当时觉得有趣。回来再查,发现这项工程根本就是由当时的建筑业工会领袖William McFetridge所倡导和推动完成的,之后工会也就把办公室设在这里。在总预算的三千六百万美元支出中,大部分竟然都出自清洁工人和电梯工人组成的工会。之前只知道工会历来是芝加哥地方政治中的重要力量,但没想到他们曾以出资者的姿态直接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决策中去。

Bertrand Goldberg, River City II, Chicago, Il, Window Detail Collage, c. 1984

那么工会为什么要兴建这样一所中产及中产以上阶级的公寓楼呢?展览说其初衷在于阻遏中产阶级白人家庭向郊区的迁移,以及中心城区的贫民窟化。这座码头城里不仅能舒适居住,每间公寓都有自己向外的阳台,更配有底层车库、办公区、游泳池、餐饮、购物以及娱乐设施。在城市中心工作的人们,无须远离,亦可拥有属于个人的一角空间。这个案例后来究竟在美国城市史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可以继续关心。

另外,Goldberg还曾参与美国很多大医院的建筑设计,风格一望而知:

Bertrand Goldberg, Affiliated Hospitals Center, Boston, MA, Aerial perspective, c. 1971

涉及到医院空间格局的衍变,不由得想起十九世纪的那些旧话

最后,发现Marina City现在待出租的空屋报价,竟然比波士顿学校周围的老旧公寓还要便宜,不由得感慨泪奔。不知道在玉米楼上临河的车库停一次车的无稽理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Andreas E.G. Larsson, Untitled (Chicago, Illinois), 2009. From their project "Inside Marina City"


Lab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