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继续抄小楷,抄到这一段。一开始自嘲,觉得应该就是说书读太多脑袋会读坏掉。但继续往下抄,发现后面是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才明白“日益”不是导致“日损”的原因,“损”也不是什么坏事,而是通往无为的必经之“道”。为学和为道,只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日益”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日损”是丢掉冗余,轻装上路。

这也印证我此前隐隐的一种想法,亦即“学”并不是用来在“论道”上去压过或教育别人。每个人有自己达“道”的道路。教别人日有增益的“学”并不算太难,而“日损”才是不能言传,只能自己体会的修行。

这也许是导师在十几年前就明白表示的意思,但我今天才懂。

=====

今夕何夕。虎年岁除。

明日正月初一,要再次离开家门,踏上下一段路。

祝所有还在看这里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Labels: ,

1/12/23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过去的一年里,试图在事上磨练。虽然似乎做到了十年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但也大大小小吃了一些亏,走了不少弯路,虚掷了许多时光。

此前的工作模式似乎碰到了某种极限。当时的反应首先是做减法,退出了几乎所有的社交网络,从此不再觉得必须要为谁而点赞。但付出的代价则是有些离群索居,自绝于同道,做事情没有发个帖能够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年末回想,并不后悔。新年希望做到的是进一层的减法:从这个星期开始,首先删除了手机上随时查工作邮件的网页书签。

如何能在这个时代,坚持不做以个体为门面的社交网络式学术?如何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为人处世都更沉得住气些,落在纸面上的功夫能够有所进境?现在至少学会拒绝去参与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问答,因为“什么都要”(have it all)本身是一个假的目标。必须以全部热情和怀疑批判的态度来同时面对工作和生活,并且明白它们瞬间即逝。

最近临了一些小楷《道德经》,边写边想。原本觉得不太有道理的人和事,近来也渐渐看出些道理来;原本盲目热爱坚信的另一些人事,反倒渐行渐远。正是所谓“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今天写到当中“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一段,不甚明白。但觉得大约应该不是说玲珑的玉不好,骨鲠的石才好。每个个体都要在自己的形状和处境下,试着接近于内外一致的“一”。我这样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异国两地、睡床垫、钻在他州地下室,离群索居的生活,也可以去寻找和接近我自己的“一”。

昨天又想《红楼梦》中宝玉出家一段,顽石幻玉,还彼大荒。想到惊心动魄处,不愿继续想。



Labels:

1/9/23

【摘抄】 拉图尔论宗教的语言

神职人员们认为,在宣道中必须强调人性的弱点,甚至在这些弱点中找到他们的“神”之光辉与伟大。想想看,如果他们也像圣经外典中那些先驱一样,去陈述“神”如何脆弱、无助、与“人”互相倚仗而生存,那样的宣道会是什么样子?与其费力去与虚无缥缈的“无神论”斗争,他们不如在一个终于去除了有毒的征服与主导的世界里陶然自得!反过来说,您这些人文主义者(humanists),与其把对人的尊重建立在宗教野蛮性的对立面,为何不去想想,什么解药能让自己从控制别人的迷醉中醒过来呢?你们真的都相信,人类的历史不过是游乐场上的跷跷板游戏,一头的“神“向上走多远,另一头的”人“就得低下去多远;而”人“若要胜利,则”神“必须死去?

时代在变;大地的表面已经更新。我们已经明白,控制一切、全能的创世者并不存在——不管是”神“或是人!——但是,此间仍然存在照护、谦慎、明察、沉思、犹豫以及复兴。为了彼此相互理解,我们所依仗的的唯有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然而这并不代表,人类的双手就要取代此前的创世神话。

——Bruno Latour, Rejoicing: Or the Torments of Religious Speech (Polity, 2002), pp. 143-44.





Label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