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零碎笔记_3
- 春秋时期的知识分子如孔、墨,关心的主要是贵族的礼法和统治。战国早期的知识分子如孟子、庄周等,则着重从士的自身出发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战国晚期的知识分子如荀卿韩非,一说包括老聃,都对当时游士浮夸横行的风气不满,而从不同角度提出整治方案。韩非承荀卿之教,主张严刑峻法以钳制士大夫,后来李斯把这路本领玩到焚书坑儒。老聃则彻底反智。可以看出各个时代所关心的问题侧重不同。
- 六王毕,四海一,然而秦二世而亡,实在是旧列国贵族统治逐一崩溃的最终阶段。秦贵族与六国贵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后亡国还是亡在过度役使民力的贵族旧习气上。
- 刘邦立汉,实际上是一群平民(建国功臣中只有张良是韩国公子)建立新的统一王朝。项羽、田横都是六朝旧贵族,而不能成事。
- 由汉以下,乃至唐初,屡有行分封建制的企图,但大都不能长久。其后统一的王朝中,再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封建割据局面。
- 汉武帝用儒生,民情始重文教而轻商贾。后来把汉家天下说与王莽的,还是高唱五德终始的儒生。
- “国家本是精神的产物,把握到时代力量的名士大族,他们不忠心要一个统一的国家,试问统一国家何从成立。“
离心势力:地方长官之权位/二重君主观念(府君vs天子)
国家观念之淡薄,逐次代之以家庭。君臣观念之淡薄,逐次代之以朋友。 - "司马氏似乎想提倡名教,来收拾曹氏所不能收拾的人心,然而他们只能提出一孝字,而不能不舍弃忠字,依然只为私门张目。"
- "(南朝诸荒唐帝王)在富贵家庭里长养起来,只稍微熏陶到一些名士派放情肆志的风尚,而没有浸沉到名士们的家教和门风……由名士为之则为雪夜访友,无知识、无修养,则变为达旦捕鼠(齐东昏侯)。由名士为之则为排门看竹,无知识,无修养,则变为往寺庙偷狗吃(宋废帝)。"
- 自行均田而农民始有乐生之意。自行府兵,而农民始无迫死之感。必待下层农民稍有人生意味而后世运可转。隋唐复兴,大体即建基于均田府兵的两个柱石上。
- 古代的中国人信仰上帝,可说是一种一神教。但人民之信仰上帝之存在而对之尊敬,至于礼拜上帝之礼节,则由天子执行。……上帝之爱下民,乃属政治的,团体的,而非私家的,个人的。……相应于此种宗教信仰,而有地上大王国之建立。
- 古代的宗教,便利于大群体之凝合,而过偏于等级束缚,一般个人地位不存在。儒家以仁济礼,在大群体之凝合中,充分提高了一般个人的地位(礼是等级的,而仁是平等的。一般个人各自以仁为一切治中心。)墨家一面注重大群之凝合,一面反对等第的束缚,而其缺点,则在个人之依然无地位。道家则专意要向大群体中解放个人(道德是个体的,仁义是融合的),而结果大于群体之消失。
Labels: History_China before 1840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