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5

11/26 哺乳记-1

1

平生感到最深远的困意,是在产后第二天。记不清一天多少次,婴儿一旦因为饥饿而啼哭,我就笨手笨脚地把她抱起来放在胸前,试图哺乳。两个人,四只眼睛,都盯着她翕动的双颊,期待听到一星半点吞咽的声音,以安慰自己她确实吃到了那传说中宝贵的初乳。初次哺乳带来的刺痛和不适感很快转化成更深重的疲惫。经常在哺乳过程中,感到一切外界事物都变得模糊,而自我的意识慢慢坠入黑甜深渊,再也无法与它们碰触。到了半夜,我们终于忍不住请护士将孩子带到婴儿房代管一段时间。由于鼓励母乳喂养的刻板规定,他们却拒绝给她喂食奶粉,而是在三个小时之后又推进病房来将我们叫醒。

后来我再回想在医院的四十八小时,总觉得是因为缺少足够的休息,才让我的奶水难以为继。带孩子回家后的前两天,我和某人几乎昼夜无休,我哺乳,他哄睡和换尿布,还要担心她是否没有吃饱。有一次,他抱着孩子在沙发上睡着了,我发呆半晌,打开许久未动过的电脑,给能想到的亲友发信周知。第三个这样的晚上,我终于忍不住问道:“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给她喂点奶粉呢?”

小辛夷咕咚咕咚喝下六十毫升配方奶之后,收起泪水,沉沉睡去,一觉醒来已经是三个多小时之后。这对于若干天昼夜颠倒的我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休憩。

提倡母乳喂养的宣传,作为当下的norm,使得网上几乎搜索不到任何支持其他选择的异议。哺乳,是“女人天生的技艺”(the womanly art),永远是孩子最佳的营养选择。美国儿科医师协会推荐婴儿从出生到六个月之间只吃母乳(exclusively breast fed),而且警告新手母亲们,任何试图跳过一次哺乳、使用配方奶或安慰奶嘴的行为都会对母乳喂养造成负面影响。尤其产后一两周,是建立哺乳关系的最关键时期,母亲应该随时满足孩子的需要,也就意味着24小时内喂8-12次,这样才能充分刺激神经中枢,让乳腺释放出潜在的能量。简言之,哺乳可以被看作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supply-demand):需要越多,供给越多,违背了这个规律,将一部分需要用其它方式满足,供给就会下降。

多么经典的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投射在初为人母的女性身体上。如果我们的乳房,需要扮演一个优秀(唯一)供应方的角色,那么我们能不能也讲究一点劳工待遇和工作伦理?是否为了满足需求,就要没日没夜加班,哪怕伤口还在流血,严重缺乏睡眠?

2.

如果我身在家乡,现在应该已经被喂下去无数的汤汤水水。亲戚们在微信上好心地指点食谱:花生炖猪蹄;鲫鱼炖豆腐……总之乳白色的汤,喝下去才能奶水充盈。身边的父母也一直担心我胃口不佳。然而我某天忽然想明白:哺乳的女性,应该是因为身体每天在大量输出奶水才需要吃饭,胃口自然健旺。但我在产后几天都因为缺睡、腹胀、出血而精神恹恹,奶水不够,哪里会有胃口吃饭?单吃饭一项,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更何况肥腻的汤水,吃到胃里不过也就是脂肪、水和蛋白质而已。

食补的逻辑,是将人的身体看成与天地万物感应的小宇宙,将一种善意的诗意想象,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人情社会的千万孔道,试图去解释与摆布母亲的身体。自己做的研究,天天面对这一类诗意想象,早已祛魅不信。拒绝盲目进补,就相当于是拒绝强加于己的人事关系。

这与此地专业团体坐大,将实验室知识推衍为放之四海皆准的金科玉律,似乎达到了殊途同归的压迫感。

我夹在中间,想象自己疲弱的神经回路,或失调的气血,总之都不能满足嗷嗷待哺的小女儿一点并不过分的需求。才初为人母,就已不合格。

事实上,我的奶水是在产后一周之后,自己的身心状况明显恢复的前提下,才开始变多的。儿科医生给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并且鼓励我们优先以补充配方奶的形式,至少让孩子吃饱。产后十四五天的时候,我的乳房开始在夜间胀满,听到孩子哭泣的时候,会自己滴出来(这叫做let down reflex)。传说中至关重要的前十天,对我而言似乎只是个前奏,而那么多泪水和焦虑,现在想起来都完全无必要。过去三个星期,过得真像三个月,每天深夜起床哺乳、配奶粉、温奶瓶、喂饱她再慢慢哄睡着的无数个小时,都彼此重叠交错,不知今夕何夕。直到今天晚上,我终于能不靠配方奶,将她喂饱一次。然而事情为什么要这样难?又或者为什么,看上去只有我觉得这样难?

 

Labels:

1 Comments:

Anonymous irignori said...

据我所知,很多人都觉得难;周书前一段还在fb上表达一样的担心;而我自己,更是完全靠吃奶粉。。在不远的几十年前,美国社会受市场驱动,扬奶粉、抑母乳,而今居然是三十年河西!太让人感慨。

December 3, 2015 at 7:58 PM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