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弥撒
上周六,寒夜中去听Pierre Boulez指挥CSO演出雅纳切克的《斯拉夫弥撒》(Glagolitic Mass),又一次深深震撼。1926年,七十二岁的作曲家在短短几个月内写完这部气势磅礡的弥撒。这个不服老、深深爱恋小他三十八岁的女子、冥顽不灵的无神论者,偏偏不用传统拉丁文歌词,要凭一己之力,用古老的斯拉夫语为底本,献一部赞歌给年轻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这部作品于1927年首演,迫于当地乐团水平有限,不得不对乐谱大作删改;这次演出的是根据雅纳切克的手稿复原之后的版本。在youtube上找到Boulez指挥BBC交响乐团的版本,觉得管乐表现不及CSO。
两次大战之间的欧洲。古老帝国解体,民族国家新生,弥漫其中的乐观情绪,可以请天地神灵作见证。民族主义在当时,还远未成为一个形迹可疑的词语。就说这部曲子,哪里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羔羊?明明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凡人英雄啊。
最近格外迷恋这种又硬朗又忧伤的调子。前天在downtown见angela茶叙,买了一袋咖啡豆作生日礼物,抱着包坐在地铁上颠簸,满怀咖啡香。下午道别后往车站走,渐暗的天空中开始布下细细的雪阵,高楼灯火的影子映在深黯的河水里,就像坚硬明亮的铜管乐段中间,偶尔闪现柔美的单簧管和竖琴。
若一切事物的运行,都完美互洽,我不会觉得自己有任何话值得说。但这世界已如此吊诡与无常;我们也就不妨哑着嗓子歌唱。
这部作品于1927年首演,迫于当地乐团水平有限,不得不对乐谱大作删改;这次演出的是根据雅纳切克的手稿复原之后的版本。在youtube上找到Boulez指挥BBC交响乐团的版本,觉得管乐表现不及CSO。
两次大战之间的欧洲。古老帝国解体,民族国家新生,弥漫其中的乐观情绪,可以请天地神灵作见证。民族主义在当时,还远未成为一个形迹可疑的词语。就说这部曲子,哪里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羔羊?明明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凡人英雄啊。
最近格外迷恋这种又硬朗又忧伤的调子。前天在downtown见angela茶叙,买了一袋咖啡豆作生日礼物,抱着包坐在地铁上颠簸,满怀咖啡香。下午道别后往车站走,渐暗的天空中开始布下细细的雪阵,高楼灯火的影子映在深黯的河水里,就像坚硬明亮的铜管乐段中间,偶尔闪现柔美的单簧管和竖琴。
若一切事物的运行,都完美互洽,我不会觉得自己有任何话值得说。但这世界已如此吊诡与无常;我们也就不妨哑着嗓子歌唱。
Labels: music
2 Comments:
咖啡就在我的桌子上,一直香气弥漫:)
^^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