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08

Paul Cohen: 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

上个星期断断续续看完了Cohen的这本书。把还能想起来的,有关无关的,记一点在这里吧。

--看完以后留下的最深印象是Cohen的博学。写中国的义和团,而能随手征引别处的case进行比较,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整本书看下来,我倒并不那么想看关于义和团起源的周锡瑞那本更详尽的专著,却记下来了Boyer&Nissenbaum写萨勒姆witch-hunting的、Paul Fussell写一次大战的、David Arnold写饥荒的、Nancy Scheper-Hughes写day-to-day violence的、Simon Schama在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之际反省重述该段历史等等的一串书单。我始终还是相信有universal的人性超越于局域文化之上,一部医疗史,不同人解读着同样的伤痛;手术刀层层剖视的身体里,流着同样的气血。写中国史而能让汉学小圈子之外更广的同行及读者有所会心,总是好事。

--该书层层追问历史书写的本原,并将其剥离成三个层次:narrative, experience, and myth。头一个层次基本上是Esherick一整本书的缩减版。experience分头描写了饥荒、恐惧、对女性的偏见、谣言、催眠术、暴力,试图在最大程度上忠实地重构当事人的体验。当中征引不少人类学的相关理论,颇有趣味。myth则进一步缩减为五四以来乃至文革时期对义和团的政治性重述,a history of discourse,尤其集中分析了政治精英留下的文本。

--这是一本很用力写就的书,很精致,力求无懈可击。读起来可看出作者集全力对付的是某历史理论问题,义和团本身只是恰好适用的一个事例,用以说明当一个好的历史学家是多么的不容易。(-_-bb)。超脱乃尔,可能是好事;也可能会让这本书在该理论问题过气之后,一道被束之高阁。

--"Three keys," 这个音乐学意象很美好。但三种音调,是否本出于同一个天然的和声?是否总是需要如此着力地将它们一一分明?

Labels:

4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有意思,听起来就像是好看的书。

July 30, 2008 at 2:12 A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忽然想起来,你已经不算是枕湖而居啦。

July 30, 2008 at 2:15 A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老罗也常说这本书的好。惭愧的是我从三月份买回到现在还没读过。历史三调...你有没有觉得Cohen总是特别把自己当回事?我读他其他的东西有点儿这样的感觉。

绝对相信人性是相通的。今晚看了一部分Bertolucci的The Dreamers, 再一次深深地意识到1968年的巴黎青年的冲动与娄烨在Summer Palace中描述的1989年的北京学生的激情其实是多么地相似。

前不久翻阅张隆溪的《Unrefined Affinities》,也是一样的信念,东西文化其实有许许多多“同工异曲”的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地去阅读思考。

July 30, 2008 at 3:01 AM  
Blogger eyesopen said...

muyao: 对哦,现在没有想到合适的名字。。
Ke: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有一点。他已经很牛了,但是有点过于用力。想东-西贯通,实在是很难很难。现在慢慢有点明白栗山茂久老师想做的中西医源流对比,其实也是想弄清楚这件事情吧!

August 6, 2008 at 5:56 PM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