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8

勒高夫:劳动与时间

本来是为了找赵鼎新老师上课提过的Barrington Moore的Social Origins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结果最后拿回家的却是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的Time,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Middle Ages。看完以后,对年鉴学派越发感兴趣了。这样的话,可能最后还是会先去学法语而不是德语吧!

勒高夫提出几个主要问题,大致包括l'histoire de longue durée (跨越长时期的历史,典型的例子如中世纪。在勒高夫的眼里,中世纪这一概念可以扩展到从罗马晚期至十八世纪这么长的范围),history of mentalities(中世纪的僧侣和商人对时间的不同观念)、history of the common people(民谣,传说,大众商业文化) as well as the social elite(修道院文书,拉丁文著作)。好的历史学著作应该致力于达到"total history"的境界,即经济现象与文化现象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而不是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面的决定性角色。经济与文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并不能划出清晰的界限。

勒高夫说话口气还是很大的,比如为了说明为什么选择中世纪作为研究对象,就先把研究更古或更近的学者遇到的困难小小奚落一番。然后表示出对历史哲学的极大不屑,称其为“历史学家的最大敌人”,说弄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没有什么意思……%#$@&

这又让我想起来Bruno Latour谈对于科学这件事作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approach:naturalization---唯物主义历史观;socialization---言必谈social/cultural context;deconstruction---从根本上否定问题实际存在。Latour说,踏踏实实的民族志田野研究(ethnographic approach)是避免落入以上任何一种窠臼的唯一可行方式。勒高夫也认为历史学与人类学分久必合,后者对差异的敏锐观察能够把历史学从简单的线性宏大叙事中解救出来;前者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长远眼光又可以让人类学研究从边远小岛上的原住民社区扩展到我们自己文化的核心区域。

勒高夫的学术偶像又是Jules Michelet。他说Michelet和雨果一样,属于最后一代能够熔渊博与诗意于一炉的通才。现在很感兴趣年鉴学派如何产生在二战中及其后的法国,又如何上承十八十九世纪法国史学的衣钵。

p.s.今天日语课,老师给我们看日元长什么样子。一万日元的钞票上印着的是明治时期启蒙教育家福泽喻吉的画像;五千日元上面是平民女作家樋口一叶,一千日元上面,是生物学家野口英世。此外,还有特别发行的两千日元纪念币,上面是源氏物语中的场景以及紫式部的画像。


什么时候人民币可以回归人民路线啊!

Labels:

6 Comments:

Blogger Angela said...

开学后就算是累死我也要学法语的
你快决定啊 哈哈

August 6, 2008 at 6:50 PM  
Blogger Angela said...

刚刚读完整个entry..我想要那个两千元的。。
还有,当时要去cityU of HK的时候,Hector让我选的研究题目列表,就有一个是latour..
结果,到现在我都没读过他的东西。

August 6, 2008 at 6:55 PM  
Blogger  said...

晚上正好找出葛兆光的思想史,在看导论,里面就提到了勒高夫的“长时段”理论。看到你在上面划了,正在想你是不是找他的书来看了,就发现了这篇博,赞:)

August 7, 2008 at 1:04 AM  
Blogger eyesopen said...

我有画过吗..不记得了>_<

August 7, 2008 at 8:16 PM  
Blogger trecento said...

LeGoff那本中世纪知识分子点燃了我对中世纪的热情。
他崇拜Michelet不奇怪,哈哈,如果他把中世纪一口气到18世纪划作一个整体的话。

你要学法语啊,法国广播质量极高,最好的ipod伴侣。LeGoff定期主持France Inter: Lundis de l' histoire,每次访谈历史学家,评议新书。第一次听到他苍老的声音还很激动。主持这个节目的还有Roger Chartier。
还有France Culture: 2000 ans d'histoire也是极好的节目啊.

January 16, 2009 at 11:38 PM  
Blogger trecento said...

你修过赵鼎新的课啊?我修过他当年导师的课,“经典社会学理论” :)

January 16, 2009 at 11:41 PM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